杏悦2娱乐

你的位置:杏悦2娱乐 > 业务范围 > 业务范围

中野在大别山吃不上饭,一度成为最大危机,是谁解决了这个危机?

发布日期:2024-08-22 06:37    点击次数:139

谁都想不到,竟然是个外来户。此人是一个了不起的财经专家、根据地建设大行家、闽西根据地创始人,红军初创时期为工农武装割据军事思想做出重要实践补充。此人姓邓名子恢,刚被刘邓首长从华东军区要过来,到中原军区担任副政委。在此之前,邓子恢担任华东军区支前司令员,统管支前工作和部队后勤工作。粟裕在华东之所以能心无旁骛地指挥作战,要粮要粮,要兵有兵,邓子恢、刘瑞龙两位幕后功臣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。陈毅元帅名言人民群众小推车支援淮海战役,名言成于元帅笔下,实际工作则完成于邓刘二位手上。刘邓首长要邓子恢过来,专为解决中原大军的供应问题。刘邓大军的供应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?第一,无稳定根据地,无法有效征粮。第二,无有力地方政权,无法组织民力支前、安置伤病员和家属。第三,无党组织和军区,无法组织兵员征召和二线部队储备。第四,无有经验的经济工作干部,中原城市经济活动濒临崩溃,商业停顿,民生恶化。与此同时,白崇禧指挥32个旅的兵力对大别山区进行强力围剿,同步推行合村并寨等白色恐怖,妄图以组织对组织、以乡村对乡村,彻底挖断刘邓大军的根。挺进大别山丢掉重武器看似很严重,但远远比不上没有根据地严重。四个主力纵队既要打仗求生存,还要自力更生解决后勤供应、伤员救治、开辟根据地、征粮征夫甚至土改工作。所以才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,在兵力本就不多的情况下,把十纵、十二纵就地转为地方军区,一者寻求建立根据地为大军提供生存基础,二者军事上形成牵制之势。桐柏军区和江汉军区,包括陈赓兵团留下的独立旅开辟的豫西军区,都多多少少起了一定作用。然而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开辟军区的是主力部队,打仗可以,做后方工作并不在行。尤其在军事形势非常紧急、一开辟军区就接到严重压力,天天就是要粮、要夫、要衣、要鞋,大家做事做的很焦急,后方工作出现很多过激行为。而高层无人统一指挥,没有高手点拨,此问题成为刘邓大军生存发展的致命问题。邓子恢就是为解决这一危机而来。土改初衷自然是好的,结果导向自然也是好的,但是因为方法不对惹了大麻烦,地主和土匪趁机勾结利益受损的中小地主、富裕农户,一起暗中抵制土改,他们威胁贫农,只要敢接受土改分地,等共军走了,就打回来杀他们全家。于是乎农村家家跑反、户户躲避,不敢要田。陈毅发现这一问题,心酸地吟诗道: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秧稀。一去摘豆回,再去抱蔓归。如此改法,怎能把人民群众争取到手呢。刘邓首长赶紧叫停,经中央同意后,把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重新拿出来,安抚地主,这才缓和了矛盾。邓子恢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,按照刘邓的意图,他提出了根据地土改三步走的办法:1.先在乡村进行打匪除霸斗争,消灭土匪和恶霸地主,从军事上掐掉反动势力,让老百姓不用再担心害怕被报复,放心地接受党的减租减息和逐步土改政策。2.减租减息,逐步推开,减少地主剥削,使地主富户和贫农暂时共存。3.双减政策减的充分了到位了,地主和贫农共容过渡很好了,再施行土改分田。这个政策一出来,让绝大多数中小地方看到了生存的希望,愿意慢慢配合共产党的政策。再加上打匪除霸斗争进行的非常顺利,老百姓消除了威胁,土改终于慢慢推行开来。做完了这些海量的、复杂的、一人一事的、过程反复的工作,才终于把征粮工作慢慢推上正轨。与此同时,邓子恢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,依托从河南大学到中原局来的280多名学生,创立了中原大学,后来又成立中原军政大学,大力培养各条战线的干部,为建设中原军区储备人才。至于其他,如城市财经工作、恢复商业、组织系统的群众支前,都一点点从零开始做起来了,不烦多举。邓子恢被誉为中原的大管家,若不是他的到来,中原野战军极有可能在淮海战役中连黄维兵团都围不住。刘伯承曾赞邓子恢,过去在华北我向薄副司令要钱要粮,挺进大别山离他太远,现在你邓子恢比薄副司令还能干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